Saturday, April 20, 2024

美洲农作物与中国

常在一些历史电视剧中看到比如展现宋朝时期故事的镜头中出现玉米或者红薯等农作物,这是错误的,要知道我们常见的玉米、红薯、土豆和西红柿等农作物来到中国的时间并不长,最早的玉米也是明朝永乐年间被引入中国,距今才400多年。

玉米,亦称玉蜀黍、大蜀黍、棒子、苞米、苞谷、玉菱、玉麦、六谷、芦黍和珍珠米等,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农作物之一,据考证,玉米原产美洲大陆从美国南部经墨西哥直到秘鲁和智利的狭长地带,但其起源和进化过程仍无定论。我们只知道7000年前美洲的玛雅人就已经开始种植玉米,而且玉米是玛雅人的主食,所以玛雅文明也被称为玉米文明。1492 年,哥伦布航海到美洲大陆,发现玉米。1494年他第二次航海归来,把玉米果穗作为珍品奉献给西班牙国王,玉米开始传入欧洲,之后在欧洲和亚洲部分地区被广泛种植。16世纪时传入我国,传入的路线有三种说法:一是从西班牙传到麦加,再经中亚引种到我国西北地区;二是从欧洲传到印度、缅甸,再传入我国西南云贵地区;三是从欧洲传到菲律宾,再由葡萄牙人或中国商人经海路传到我国福建、浙江、广东等沿海地区。一般历史教材采用后两种说法。我国文献中,以杭州人田艺衡的《留青日札》最早记载了玉米,书中说:“御麦,出于西番,旧名番麦,以其曾经进御,故曰御麦。干叶类稷,花类稻穗,其苞如拳而长,其须如红绒,其粒如芡实,大而莹白,花开于顶,实结于节,真异谷也。吾乡传得此种,多有种之者。”玉米传入后,首先是从山区开始种植的,到明末,福建、浙江、云南、贵州、广西、河南、河北、山东、甘肃、陕西等地都有种植。在清初大量种植,20世纪发展成为重要的粮(食)、饲(料)、经(济)兼用作物。

红薯,又称白薯、山芋、地瓜、甘薯、红苕。其正名为番薯,因其并非中国土产,乃属舶来。其原产地为拉丁美洲热带地区墨西哥和哥伦比亚,1492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后传播到欧洲,15世纪经西班牙殖民者引入菲律宾,是为亚洲种植之始,后逐渐传播到东南亚。明万历十年(1582年)红薯由虎门人陈益从越南引进我国。备注-“学术界关于何人何时最早引入红薯的争论”:东莞史学家杨宝霖通过考证和调查,在1982年《农业考古》第二期公开发表论文指出———虎门是我国引进番薯的最早之地,陈益是我国引进番薯的第一人。这一说法已被学术界人士认同和接受,同时也结束了对于何人最早引进番薯的争论。此前,学界普遍认为番薯是福建人陈振龙于明万历二十一年五月(1593年)引进的。杨宝霖先生结论依据来源于虎门镇北栅《凤冈陈氏族谱》之卷七《家传.素衲公小传》。其上记载了陈益于明万历十年(1582年)将番薯种从安南偷运回国的经历。据记载,明万历八年(一五八0年),陈益乘友人的商船从虎门前往越南。越南的酋长接待他们时,在宴席中摆出了一道香甜软滑的“番薯”官肴,引起陈益的兴趣——“要是能够引种回去,该可解决多少人饥荒啊!”从此,他便留心番薯的生长习性和栽培方法。一年之后,他冒着杀身之祸,把薯种藏在铜鼓中想偷偷带回国内,耗尽家财在祖父陈志敬坟前购地三十五亩播种,并把自己的寿穴选在薯田,嘱咐后人每年春秋二祭不忘番薯一对。

马铃薯也称土芋、土豆。原产于南美洲,大约在万历年间(1573—1620)传入我国。传入的路线有两条,一是从东南亚传至我国东南沿海的闽、粤;另一条是从海外直接传入我国的京津地区。欧洲直到18世纪末,还将马铃薯当作观赏植物,但清初康熙年间(1662—1722)成书的《畿辅通志·物产志》已提出:“土芋一名土豆,蒸食之味如番薯。”这说明我国人民比欧洲人更早认识到马铃薯的食用价值。

花生又称落花生、地豆、番豆、长生果、万寿果等,原产于南美洲。1492年欧洲人到达美洲后,把花生种子带到欧洲。关于它传入我国的途径,学术界有不同说法,一说是大约在16世纪初由来到我国东南沿海进行非法贸易的葡萄牙人输入的;另一说是欧洲人将花生传入南洋后,大约在15世纪晚期或16世纪早期,由我国商人从南洋引进的。嘉靖《常熟县志》、黄省曾所著的《种芋法》、万历《仙居县志》、屈大均的《广东新语》都提到过花生。应该指出的是,我国也是花生的原产地之一。考古工作者1962年在江西修水县原始时代的遗址中,曾发现过四粒炭化花生,表明花生在我国的种植历史至少已达四千年以上。唐代段成式的《酉阳杂俎》、元代陈杲的《食物本草》,都提到过“蔓生”“花开落地结子”的花生,证明早在欧洲人发现新航路、到达美洲之前,我国已有不少地方种过花生。不过,尽管花生在我国种植较早,但从没有把它作为重要的油料作物。直到传入原产南美洲的花生新品种之后,它才成为我国许多地区的主要油料作物。

向日葵也称葵花、朝阳花等。原产北美洲,新航路发现后传至欧洲,1510年西班牙人开始在马德里植物园中种植,作为观赏植物。大约在17世纪,它从东南亚传入我国,当时称为西番葵、丈菊。《群芳谱》描述说:“西番葵,茎如竹,高丈余,叶如蜀葵而大。花托圆二三尺,如莲房而扁。花黄色,子如草麻子而扁。” 《花镜》也描述说:“每干顶生一花,黄瓣大心,其形如盘,随太阳回转,如日东升则花朝东,日中天则花朝上,日西沉则花朝西,结子最繁。”我国在先秦时代已知葵这种植物。《左传》成公十七年载,孔子言“鲍庄子之知不如葵,葵犹能卫其足。”后来,历代颇多有关葵的记载。古人也已食用葵子,《通志 ·昆虫草木略· 菜蔬》曰:“葵……子如豆,生青熟黑,按之则色紫。”不过,虽然我国古代已经种葵,但它并没有成为主要的农作物品种。向日葵成为我国主要农作物之一,那是明代从国外引进美洲新品种以后的事。

番茄的别名有西红柿、番柿、洋柿子等,是世界各国主要蔬菜之一。番茄原产于南美洲秘鲁、厄瓜多尔、玻利维亚等国的热带山川密林中,野生种果实小,当地人叫“狼桃”、“疯苹果”、“怒苹果”等,认其果有毒,一直作观赏用。早在3000年前,玛雅人就开始种植番茄。后来传到墨西哥,对其进行了驯化栽培,使其果实的颜色更加鲜艳夺目。1523年由墨西哥先后传到西班牙和意大利、美国、葡萄牙等地。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后,16世纪初,英国女王的丈夫俄罗达拉里公爵把美丽的番茄果实从美洲带到了英国,作为观赏植物献给女王。女王异常欣喜,便称其为“爱情苹果”。曾风行一时,使番茄作为观赏植物在欧洲等国繁衍。18世纪初,法国有位画家在写生后,感情冲动,冒死品尝了番茄果实,酸甜适度风味,给了他美好的向往。从此,番茄从有毒植物行列中解放出来,进入人类食品行列,开始进行较大面积栽培。1812年初见于罗马市场,1853年始见于波士顿。传到美国后发展速度加快,到19世纪中后期番茄的种植面积急剧增加,到20世纪中后期几乎遍及世界各国,据联合国统计,1990年全世界番茄产量已达5000万吨。 我国现在种植的番茄,是起源于南美洲的野生番茄。种植历史大约有300年,是由传教士、商人和华侨从东南亚引入我国沿海地区的。明末(1630年)王象晋所著《群芳谱》中首次提到“番茄”,清朝的《广群芳谱》的果谱附录中也有“番柿”记载:“茎似蒿,高四五尺,叶似艾,花似榴,一枝结五实或三四实……草本也,来自西番,故名”。 我国广泛栽培的番茄,是由外域引进的固然不可否认。但我国自古就有西红柿也确系事实。20世纪60年代初,有人在位于川滇交界的渡口山区,采到野生番茄。倘溯源到古代,1983年成都博物馆研究人员在成都凤凰山一座西汉墓室底层,从随葬藤苟(用藤草编织而成短时存放杂物的器具)中发现一些未炭化的植物种子,为避免盛有种子的器具干裂,他们用湿布覆盖其上,不料从中萌生出40多株嫩芽,经移植培育,这些幼苗开花结果,果实红色枣形,竟是番茄,其抗寒性特别强,果实滋味良好。由此证明,我国也是西红柿的发源地之一。 番茄在新中国成立前后,仍是鲜为人知的稀有蔬菜。50年代以后,在我国北方城市郊区和广大农村,推广种植番茄,使其种植面积迅速扩大,成为人人皆知的大路蔬菜,也已成为老少宜食的蔬菜。8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北方冬暖塑料大棚设施栽培的发展,实现了番茄全年均衡上市供应的新局面。

玉米、番薯、土豆加上康熙大帝的”盛事滋丁,永不加赋”是中国人口在清朝前期爆炸性增长的两个最重要因素。

备注:本文部分资料来自互联网。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