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April 19, 2024

如何獲得美國實習醫生職位

美國各州在核准醫生執照時對住院實習時間的要求

要求在美住院實習需三年的州為:
Arizona Maryland2 Oregon
Colorado Mississippi Pennsyivania
Delaware Missouri Rhode Island
District of Columbia Montana South Carolina Florida Nebraska Tennessee
Georgia Nevada Texas
Idaho New Jersey Vermont
Kentucky New York Virginia
Louisiana North Carolina West Virginia
Maine North Dakota3

要求在美住院實習需二年的州或地區為:
Connecticut Massachusetts Ohio
Guaml Michigan South Dakota
Hawaii Minnesota Washington
Illnois New Hampshire Wyoming
Indiana New Mexico

要求在美住院實習需一年的州或地區為:
Alabama Iowa Utah
Alaska Kansas Virgin lslands
Arkansas Oklahoma Wisconsin
CalifOrnia Puerto Rico
摘自:Bidese c.Appendix A.US Medical liecnsure statistic&current License Re—
quirements:1994.AMA Publications,CHicago,IL.

如何獲得美國實習醫生職位

要在美國行醫,除了必須通過3次執照考試和臨床技能考試外,還必須根據選擇的科別,完成為期3~7年不等的住院實習。

簡介
在通過了美國醫生執照[第一步] 、[第二步]和臨床技能考試後,中國醫學院校畢業生就可以在美國申請實習醫生職位。完成實習醫生工作是獲得美國醫生執照的必經之路。美國醫生執照「第三步」考試是在完成了一年左右的實習醫生任務後進行的。並不是每一個醫學院校畢業生在通過了相關的醫生執照考試後,都可以按照自己的選擇獲得住院醫生職位的。總的來說,美國醫學院校畢業生獲得實習醫生職位的可能性大大高於外國醫學院校畢業生,以1997年計,90%的美國醫學院校畢業生和48%的申請到美國當實習醫生的外國醫學院校畢業生獲得了實習醫生職位。
申請和獲得實習醫生職位(Residency Program)的程序,英文簡稱為 The NRMP,全稱是 The National Resldency Matching Program。每年由美國“實習生鑒定委員會(The Resident Review Committee)”批准的實習醫院或實習機構提出需要的實習醫生數量和科別,各醫學院校畢業生根據自己的興趣、志向、條件選擇自己實習的科別和實習地點。每年3月份,實習醫院對申請者的成績和水平進行評估,決定是否提供申請者實習醫生職位(英文稱Matching)。

目的 獲得實習醫生職位。

步驟
(l)索取《NRMP指南(The NRMP Directory)》,以熟悉申請方法和程序。
(2)索取《畢業後醫學教育指南(Graduate Medical EducationDirectory)》,這是一本每年更新的,列舉所有的實習醫院和機構名稱、負責人姓名、電話號碼,等等。
(3)具體申請方法,目前常使用計算機程序,名稱為:FRIE-DA,具體步驟:
①由計算機輸人本人的申請號(事先由主管單位發放)。
②填寫申請實習單位。通常實習單位的內容包括醫院名稱、科別、所在地,等等。申請者通常有15個選擇,列為第一選擇、第二選擇、第三選擇等。
③實習醫院的實習科別根據“擇優錄取”的原則,首先對第一選擇的申請者作出評估,決定是否提供實習醫生職位(註:實習醫院如何評估申請者的能力並不對外公開)。
④一旦申請者被實習醫院錄取(Match),則申請者的隨後選擇自動在計算機網絡上“除名”,以便使其他申請者獲得更多的機會。
⑤依此繼續,直到所有的實習醫生職位被填滿。對於那些沒有畢業生選擇的醫院,或者實習醫院認為所有申請該醫院的均未達到標準,則此實習醫院或科別就成為空缺。
所有申請實習醫生職位的過程都由全國計算機中心網絡處理。整個過程快速、簡便,而又很少差錯。
外國醫學院校畢業生申請實習醫生職位是以“獨立申請者(Independent Applicant)”的身份參加的。申請者通常在前一年 11月份前通過醫生執照的[第一步] 、[第二步] 考試。在實習後的第一年末,參加醫生執照的【第三步】考試。申請者在獲得自己已被錄取的消息後,仍需保密,並有責任接受這個職位。全國在每年3月中旬同時宣布所有申請者的錄取結果。獲得實習醫生職位後,申請者仍需作體格檢查,包括毒品檢驗,確定申請者將勝任一個醫生的角色。實習時間的長短隨科別的要求來定,最短的為家庭科、普通內科、普通兒科,實習時間為3年;最長的為神經外科和整形外科,可長達7年以上。實習醫生的起薪大約在3萬美元左右,年薪隨實習年限增長而增長。

注意事項
(1)雖然在15個選擇中,申請者可以選擇任何科別,如家庭科、內科、外科、婦產科,等等。但經驗告訴我們,比較成功的申請者多注重一個科別。
(2)考慮到外國醫學院校畢業生獲得實習醫生職位的可能性相對比較小,申請者應當盡量從本人實際考慮,對諸多競爭激烈的科別如麻醉科、外科、放射科等的考慮應尤為慎重。
(3)一本專門為申請實習醫生寫的書,書名為 (Gettin Into a ResidellCy:A GUide fof Medical Stlldent》是一本非常實用的書,不妨從圖書館借來一閱。

如果你的所有選擇均落空,你怎麼辦?
(l)不要慌張,要有思想準備。對於外國醫學院校的畢業生,每年有將近半數沒有被錄取,你不是唯一的一個!
(2)作為一個未被錄取的申請者,你會在公布結果前收到實習單位的尚空缺的名冊。這些空缺的職位多在邊緣地區或缺醫少葯地區。如你對這些地區條件較差並不介意,或對其科別仍感興趣的話,可準備好自己的材料,打電話或者發傳真給他們。也許在幾小時內,你就會被錄取!
(3)有些科別不列入全國性的實習醫生職位圈裡,例如防護醫學(Preventive Medicine)和核醫學(Nuclear Medicine)就不列入。如果你對這些科別有興趣的話,可以和這些科別聯繫。
(4)參加全國實習醫生職位挑選的實習單位,都是經全國“實習生鑒定委員會”核准的單位。此外,有一些未經這個委員會核准的醫院或科別,你仍然可以申請去這些單位作實習醫生,但這些實習機構通常工作條件和水準較差,所以選擇時應慎重。

美國醫生行業

1美國醫生行業概況
美國醫生總的可分為兩大類:醫學博士(英語稱 Doctor of Medicine;簡稱 MD)和骨傷科醫學博士(英語稱 Doctor of Osteopathic Medicine;簡稱 DO)。在 MD中可分為以下三類。
(1)在美國醫學教育聯絡季員會認可的126所美國醫學院校畢業的醫學博士;
(2)在美國醫學教育聯絡委員會認可的17所加拿大醫學院校畢業的醫學博士;
(3)其他國家醫學院校(非美國、加拿大國家醫學院校)培養的畢業生。
這第三類包括醫學學士、碩士和醫學博士。這裡應該指出的是,嚴格地說,MD僅指醫學博士。但因各國醫學院畢業生的學位相異頗大,在美國多以MD統稱。
美國目前共有醫生大約70萬人。以美國全國人口 2.6億人口計算,每10萬人口中約有醫生270人。表I-1列舉了美國醫生總人數以及預測的增長人數。

表I -1美國醫生總人數以及預測增長值

畢業院校 1986年 1990年 2000年 2010年 2020年
美國醫學院校(MD) 398,880 439,890 527,960 599,620 635,400
加拿大醫學院校(MD) 7,200 7,540 7,540 7,530 7,510
其他外國醫學院校(MD) 115,940 125,870 146,610 152,480 146,610
美國醫學院校(DO) 22,810 27,750 39,480 50,530 59,060
共計 544,830 601,150 721,590 810,160 848,580

摘自: Statistical Record of Health and Medicine. Dorgan,CA(Ed)Gale Research Inc,
1995,p595

從表I-1看出,美國醫生總數在過去十幾年內持續上升,並將會繼續增長。在現有美國醫生總數中,男性佔62%,女性佔38%。白種人占醫生總數的79%,亞裔佔10.4%,非裔佔2.9%,西裔佔4.6%,其他種族或混合種族佔3.1%。以主要科別劃分,內科醫生居各科之首,占醫生總數的19%;其次是家庭醫生(9.6%),小兒科(8.3%),婦產科(6.0%),精神病科(6.0%),普外科(5.9%)和麻醉科(5.2%)。
美國目前共有16所骨傷科醫學院校。因為DO獲取行醫執照的途徑不同於MD,而外國醫學院校畢業生還沒有可能獲得DO行醫執照。為此,DO不在本內容介紹之列。同樣請注意的是,這裡的醫生總數並不包括牙醫和藥劑師。牙科醫生和藥劑師是分別由牙醫學院和藥學院單獨培訓,並由不同渠道獲得行醫執照的。因此,牙科醫生和藥劑師也不在內容介紹之列。

2外國醫學院校畢業生在美國行醫概況
如前所述,外國醫學院校畢業生指的是非美國、加拿大醫學院校畢業生。早在1955年,美國醫學院校協會(AAMC),美國醫院協會(AHA),美國醫學會(AMA)以及各州政府的醫療管理部門就開始對外國醫學院校畢業生在美國行醫的可能性和對這些畢業生的質量考核進行了初步評估。隨後的幾年內,外國醫學院教育審核委員會逐步建立起來,並由此形成了一整套對外國醫學院校畢業生的考核辦法。這些考核的基本步驟有三點:
(1)必須有至少4年或4年以上在醫學院校學習的學歷。必須獲得至少是醫學學士學位。
(2)必須證明掌握了基本的英語能力;
(3)必須通過相應的醫生執照考試。
當一個外國醫學院校畢業生具備了上述3個基本條件之後,他(她)就可以申請並取得去美國行醫的執照。以1996年計,外國醫學院校畢業生共有12,124人次獲得了美國醫生執照。其中,中國大陸醫學院校畢業生有881人獲得了美國醫生執照,佔總人數的7.3%。以國家名次順序來看,中國大陸為第二位,僅次於印度(印度有 2,594人獲得執照,占 21. 4%)。仍以 1996年計,外國醫學院校畢業生已經獲得美國醫生執照並去美國行醫的,約佔全美國醫生總數的20%之多,其中62%的醫生為普通內科、兒科、精神病科、家庭科、麻醉科、普通外科和婦產科的醫生。其科別分布特點比較着重於基礎保護科別,如普通內、兒科和家庭科;以就業特點來看,外國醫學院校畢業生的絕大多數(60%)以自己開診所或與別人合夥開診所為主,只有 23%在醫院工作,即受雇於醫療單位。

3美國醫生行業概況
在美國諸多職業當中,醫生和律師可謂是被人們“捧”着的職業。在美國金錢挂帥的社會裡,職業的高低,也多從薪水的高低來衡量。美國醫生的平均年薪以1996年計大約為170,000美元。而美國一般職業的平均個人收人為38,000美元。醫生工資是其他人一般工資的4.5倍。
醫生職業的另一個顯著優勢是,職業穩定,安全係數高。眾所周知,在資本主義經濟周期變化中,一般企業總是面臨著“向上走”或“向下走”的運轉周期。一旦進入低潮時,總有一大批員工面臨被解僱的危險或困境。而醫生職業的本身特點決定了這種變化會小得多。醫生職業的變化多體現於職業特點的選擇,例如以在醫學院校從事研究和教學為主的教師職業變為以看病為主的醫院的醫生,或者從一個受雇於醫療單位的醫生變為自己開診所的醫生。職業的另一個變化還體現於職業地域的選擇,在美國的一些城市中心貧困區(Inner city)或者邊緣鄉村地區(Rural areas),缺醫少葯的情況仍然相當嚴重。從這一點上來說,醫生總是供不應求的。
但是,美國醫生的工作時間長也是眾所周知的。醫生的平均每周工作時間為59個小時。而美國全職人員(Full-time)的周平均工作時間僅為40個小時。醫生的工作時間是其他全職人員的1.5倍。
美國醫生總數與人口的比例,大約10萬人口中有270名醫生,其中佔總人口 3%的亞裔卻在醫生總數中佔有 10%。表 I-2列舉美國醫生的年薪,最高的是骨外科醫生,大約為家庭醫生的2倍。絕大多數醫生仍以自己或與別人共開診所作為主要工作環境。(見表I-3)。
表I-2 美國主要科別的醫生平均年薪(1996 年計)(美元)
家庭科 124,000 婦產科 200,000
普通內科 138,000 放射科 230,000
胃腸科 244,000 麻醉科 203,000
骨外科 250,000 神經科 160,000
兒科 129,000 皮膚科 190,000

摘自: Gonzalez,ML(Ed)Physician Marketplace Statistics 1996, American Medical As-
sociation 1997, plo1

表I- 3美國醫生就業分類
與別人合開診所: 29.9%
自己單獨開診所: 27.8
受雇於合營診所或醫療中心: 11.7%
受雇於政府部門: 8.9%
受雇於醫學院校或大學 7.1%
受雇於私立醫院: 6.4%
獨立合同制: 4.2%
受雇於健康保護組織(HMO): 3.1%

摘自: Gonzalez, ML(Ed)Physician MarketPlace Statistics 1996 Amercian Medical As-
Sociation 1997, P9

每1000個醫生中,每年大約有5位醫生因為誤診或其他醫療方面的不當行為或後果,被病人提出法律申訴。這是一個頗為棘手,也是醫生職業中經過面臨的具體問題。應當注意的是,病人提出申訴,不一定勝訴。1992年統計數字表明,勝訴的比例僅占申訴總數的31%。但即使如此,一旦對方申訴,醫生必須找律師,準備法庭文件,等等,費力又費時。而一旦敗訴之後,醫生可能會面對巨額的經濟賠償,註銷行醫執照,或者限制執照的行醫範圍等多種後果。以1992年計,全美大約有900多醫生因為敗訴而被吊銷行醫執照。為此,作為醫生的防範措施之一,就是必須購買誤診保險費(Malpractice Premiums)。這是為防止一旦誤診,病人申訴醫生而勝訴後,醫生必須償還病人的補償費用。誤診補償費用各科別差異頗大,地區差異也很大。以1997年為例,如保險費用以每年60萬美元為最大保額,一次賠償不超過20萬美元為計,對於一個在密執安州(Michigan)行醫的骨傷科醫生來說,其所付的年度誤診保險費用大約為10萬美元。而同樣一個醫生,如在南得可達州(South Dakoda)行醫,保險費用僅為 6千美元左右。一個婦產科醫生如在南部的佛羅里達州(Florida)開業,年度保險費為11萬美元,而在加利福尼亞洲(California),僅為4萬美元。這裡應當注意的是,當我們上面談到醫生的工資時,是指醫生付出了保險費之後的收入。之所以舉出上述個別州作為例子,因為那些是醫生誤診保險費差別最大的州。
對於中國醫學院校的畢業生去美國獲得行醫執照之後的行醫狀況又如何呢?除了這些醫生具有美國一般醫生的共性(如工資較高,但工作時間長,等等),還存在着對語言、文化上的適應。在美國取得行醫執照之前,需要通過諸多的考試。英語考試也是必須通過的考試之一。但就實際工作而言,語言上的障礙或多或少總是存在的,這不僅表現在口頭語言的表達能力上,如與醫生同事、主管人員、病人以及病人家屬打交道方面,而且在書面表達能力上,如準確、完整而且迅速地採納病史,寫出報告,等等。這種英語能力方面的欠缺,在作實習醫生時就已體現出來了。雖然隨着對生活、文化的逐步適應,英語能力會逐漸加強和提高。但就一般情形而論,中國醫學院校畢業生在美國當醫生的體會是,英語能力或多或少地影響了工作上的表現,也會或多或少影響了與病人的溝通和聯繫,在某種程度上會影響到個人的提升和發展。

4中國醫生到美國行醫成功的實例

下面的3個實例(真實姓名已隱去),均是中國醫學院校畢業生在美國通過醫生執照考試後,成功地進入了美國醫務界者。
張玉春1986年秋來美。80年代初畢業於中國北京醫科大學。之後,在北京某醫院作放射科醫生。來美時持F-l簽證。先在波士頓大學醫學院實驗室工作,年薪25,000美元.以後又在巴爾的摩約翰·霍普金斯醫院作醫院放射科研究助理(Research Assistant),年薪28,000美元。1990年報名參加美國執照考試。1992年通過美國執照第一步和第二步考試,並於1993年秋取得了美國費城醫院實習醫生職位。1994年春通過了美國執照第三次考試,由此獲得了美國行醫執照。目前在費城北郊與別人一起開業行醫。1997年年薪160,000美元。

王莉1983年持J-1簽證來美,屬於公派。1984年完成在美國的進修計劃之後回國。1987年在完成了回國服務二年的限制之後,受聘於芝加哥大學醫學院作研究助理。1989年順利通過美國醫生執照第一步和第二步考試,又於1994年完成了三年的內科實習醫生,並通過醫生執照第三步考試,先後獲得了醫生行醫執照和內科專科執照。目前在芝加哥某大學附屬醫院作醫生。1997年年薪145,000美元。

李雲1989年初持F-1簽證在美國加利福利亞大學舊金山分校作生物化學研究生。1993年獲得生物化學博士學位後,在舊金山地區藥品研究公司作研究員,年薪6萬美元。1994年通過了美國醫生執照第一、二步考試,並取得了實習醫生職位。1998年已完成了實習醫生計劃,並通過第三步考試後取得行醫執照,現在加州醫院病理科作醫生。年薪140,000美元。

心臟科、外科等熱門專業可能長達4~7年,定了專科的resident在最後1~2年叫fellowship。至此,residency programme結束了,醫生們這時才能真正叫做professional practioner,又要開始申請接下來attending programme了。Residenct生活是非常辛苦的,每年也就3萬多,和博士後研究人員差不多,到了attending,你才有可能拿到想像中的美國醫生的高薪。美國是一個流動性很大的社會, 很少有人會連續兩個programme呆在一個地方。

美國醫生的社會地位和待遇最高的時期是70年代,現在美國也面臨醫療費用增長過快、 社會保險不堪重負等問題,醫生面臨的保險公司等方面的壓力越來越大。而且美國也存 在醫生向大城市過度集中、鄉村地區缺少醫療資源的問題,美國總的來說在實行鼓勵外國醫生到美國行醫的政策。每年的residency programme的名額比當年全國醫學院畢業生的人數會超出30~50%,這一差距主要要由來自加拿大、墨西哥、印度、東歐國家等地區的醫學生來彌補。當然由於對外國學歷的歧視,絕大部分外國醫學生最終都會選擇社區醫生(medical group)或者到rural area去行醫。外國人只要考完了step1、step2就可以申請美國的residency programme,不需要綠卡等身份,但是外國醫學生需要完成2年的internship。

北京就可以進行step1 & 2的考試,詳見www.51test.com,感興趣的同學可以多方打聽一下,香港、台灣也都有。英文基礎比較好的大醫學院畢業生複習幾個月通過這兩個考試不成問題,當然要得高分是另一回事。我親身接觸過九江醫專畢業生都有在美行醫的,可見只要你真想,肯定可以成功。還有一種方式是不管通過什麼途徑先到美國 ,如Ph.D、博士後、訪問學者等等,在美國考、在美國申請,這樣還可以參加面試,對於獲得一個比較好的residency programme是非常有幫助的,而且抓緊一點在第一年內也完全可以完成。只要是申請美國的機會,無論上學還是工作,你身在美國就會比海外申請者容易一千倍,美國人非常看中面試。外國人一般申請不到非常好的residency programme(如加州和新英格蘭地區),然而,有些programme僅僅是由於地處偏遠,生活單調而招不滿人,但是其學術聲譽並不差,這種地方是對外國人的比較好的機會,這種residency的經歷對你以後申請比較好的attending 是非常有幫助的。前一陣CBS新聞報道 過一個Texas的專門針對外國人的programme,培訓兩年就可以給綠卡,當然是專門培訓 rural doctors。

總結一下,外國醫學生可以在通過medical board step1 & 2 後直接申請美國醫院的intern-residency programme。對自己的學術背景和能力比較自信的人可以在國內參加考試和申請,否則建議大家先通過M.S.,Ph.D,Postdoc Programme等先到美國再申請,一 般赴美第一年就可以完成,加上2年的intern,3年的residency,你可以最短用6年的時 間成為一個全科醫生,這也是中國人在美國行醫最常走的路。作全科醫生,學術前途就談不到了,但是生活還是滿安逸的,每天約兩三個哮喘高血壓糖尿病類風濕的病人調調葯,到處受人尊敬,一年10~20萬。可以說,這時你完全有能力(時間和金錢)按照自己的興趣設計自己職業之外的生活了。

然而,許多國內名校的畢業生恐怕並不滿足這種富足的小康生活,他們追求的更多的是事業上的成就感。坦率的說,這種追求需要你付出更多的努力和時間。儘管你有可能在美國阿拉斯加北極圈內一所著名軍隊醫院的residency的獲得良好的職業培訓和記錄 ,從而得以被某個學術聲譽較好的attending programme錄用,但是用斯坦福醫療中心耳鼻喉科主任Dr.Villa Fee的話來說”the incidence is almost zero”。在此能夠推薦給大家的一條可行的路是先拿下一個美國學位再申請residency。你可以先讀下一個Ph.D或 MPH(Master of Public Health),或者乾脆報考美國醫學院,後者是一條可以讓你徹底擺脫foreign graduate 劣勢背景的路。前者我想不必多說了,在國內考GRE直接申請, 踏踏實實讀下去就行了。重上醫學院有兩個瓶頸,一是申請,二是錢的問題。你可以到美國後中途放棄原來的programme而申請醫學院,優點是省時間,缺點是申請比較困難,而且難以申請到比較好的醫學院,好在美國的醫學教育比較標準,醫學院之間的好壞差距並不是很大。或者你乾脆先拿下一個美國學位再考醫學院,缺點是費時間,優點是你有可能申請到美國的一流醫學院,從而向你在美國醫學界乃至世界醫學界樹碑立傳的夢想跨進一大步。至於錢的問題,我想對於每一個身在美國的人都不是非常大的問題,只要你在銀行又比較好的信用,而且能被醫學院錄取,自然就能申請到貸款。一個比較好的公立醫學院的畢業生一般都會背負10萬美元左右債務,私立學校可能會更高甚至加倍 。這筆錢你在住院醫階段可能不大可能還上,如前所述,住院醫每年也就3萬多塊薪水。不過鑒於美國發達的銀行服務,一位象醫生這樣的有保證的還款人是不會被到處逼債的,銀行還巴不得你能夠再貸款買車買房,多多借才好,反正你也要付利息,反正你當了professional practioner後可以慢慢還。還有一條還款捷徑是畢業後進入軍隊醫療系統 ,完全相同的intern-residency programme,但是軍隊有可能為你償付大部分求學債務 (註:進入軍隊可能有身份要求,具體不詳)。

實例一:廣州女士,赴美11年,在Ph.D第一年轉入internship,由於在residency其間的傑出表現得以進入某大型器官移植中心作fellow。

實例二:首都醫科大學畢業生,安貞醫院工作兩年,由於親屬的幫助得以直接進入一所美國醫學院,現住院醫第三年。

實例三:首都醫大畢業生,友誼醫院碩士,比利時安特衛普大學博士,進入邁阿密醫學 院postdoctoral programme,數次考medical board未果,現在在Las Vagus作放射科的 technician。

實例四:師兄,在哥大完成博士後後又在實驗室工作2年,論著頗豐。後申請residency現在哥倫比亞醫學院長老醫院作fellow。

實例五:復旦生化畢業生,89年赴美,94年西北大學生化Ph.D, 同年申請哥倫比亞醫學 院,98年畢業。現在在Stanford medical centre作泌尿科fellow,兩年後有望$300000年薪。

實例六:台灣內科醫生,赴美直接intern-residency,完成後申請stanford的attending被拒,進入stanford對門的一個社區醫療組織:Palo Alto Medical Foundation。

實例七:台灣女士,赴美先拿下一個藥理學Ph.D,再申請intern,現已完成residency, 在VA hospital, San Francisco (舊金山榮民醫院)作耳鼻喉的attending。

實例八:國內畢業,赴美先在UCLA拿到MPH,後進入intern-residency trainning,現在南加州私人開業。

實例九:另一師兄,在學術交流中給美國教授留下極為深刻的印象,畢業之前考過 step1, 2,畢業後直接進入一著名醫院intern-residency programme。

象上述實例三所述的情況在美國的中國人中不在少數,放射科和超聲診斷、核醫學等影像科室,包括病理科都有大量的臨床技術員,收入比醫生低,但是絕對比純粹的實驗室工作起薪要高,約6~10萬吧。優點是這些崗位準入標準要低得多,而且工作中承擔的責任比醫生小。具體途徑沒有仔細研究過,但是一條是肯定的,你必須通過其它方式先到美國。

在美國的中國醫生當中比較多的是社區醫生,其次內科,放射科和麻醉科也不少,後2者在醫生中也是收入比較高的群體。能過做到外科醫生的比較少。另外,美國的骨科和燒傷是單獨考試的系統,外國人罕有進入這一系統的。

PS: 昨天剛剛得到的消息:according to current US policy, any foreign graduated medical student can apply to as a fifth year medical student to some certain US medical schools. After graduation, the student can apply as regular interns in US hospitals.

Application Help<申請幫助>—-基本常識:

醫學生出國的4大方式:

1.考GRE,TOEFL去美國攻讀PhD,即常說的轉基礎.今後發展方向有二:在基礎領域工作,或是待有一定根基後考完USMLE在美行醫,此類情況也有一些,並時不時有人回過介紹經驗.
2.公派留學1-2年,不過好象要在三級甲等醫院做到主治醫師的位置.醫院的大多數留學歸來的教授們多屬此類情況.
3.考MCAT直接去美國學臨床,據說錄取就很不簡單了,更沒有獎學金,學費很貴.而且如果以前在國內學的就是臨床,等於重複學習5年.
4.在國內考完USMLE(原來有個說法叫ECFMG)的前兩部分,再赴美完成第3部分,便可開始住院醫生涯,據說第3部分競爭極其激烈.

通常的申請時間表:

如果把參加英語語言考試的時間計算在內,多數人聯繫自費出國留學需要兩年時間,至少也需要一年半的時間。假定你現在已達到大學四級的英語水平,你TOEFL學習需要2—4個月時間,GRE學習需要4—6個月時間。TOEFL成績有效期為2年,GRE成績有效期為5年。TOEFL考試和GRE考試二者沒有哪一個必須先考的問題。但因為TOEFL比GRE相對要容易,所以可以先考TOEFL,以便按部就班地學習。着急出國的人也可以同時準備,在大約同一時間內參加考試。

一般來說,應當在一年左右的時間內解決所有英語語言考試。假如你希望2000年秋天到美國去讀書,那麼你的TOEFL考試應該在1999年8月份以前結束。如果筆考,可以參加1998年10月和1999年1月、5月、8月的考試。GRE應該在1998年10月或1999年4月考,這樣在聯繫時,你就可以出示你的GRE成績,美國大學會更注重你。現在已知道,GRE自1999年10月在中國實行計算機化的考試,這樣,你可以從容地任意挑選一個時間參加GRE的考試。總而言之,只要可能,你應當在開始準備申請文件以前完成各項英語語言考試。這樣,你選擇、聯繫學校時可以比較有針對性,同時也能避免你因為一邊聯繫學校一邊準備考試而心煩意亂、顧此失彼。

本文來自:http://www.zsr.cc/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