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April 20, 2024

苯甲醇在肌肉注射時可能導致兒童臀肌攣縮症

  最近,國家葯監局發出通知,要求企業修改相關藥品說明書,處方中含有苯甲醇的注射液,必須在說明書中明確標註“本品含苯甲醇,禁止用於兒童肌肉注射”。這是因為苯甲醇在肌肉注射時,可能導致兒童臀肌攣縮症。

  兒童臀肌攣縮症是臀肌及其筋膜纖維變性、攣縮引起的髖關節外展外旋畸形和屈髖障礙。患臀肌攣縮症的兒童走路像鴨子,搖搖晃晃,步態呈外八字樣;快步走或跑步時呈跳躍狀;站立時兩條腿外翻,而且兩腿不能完全併攏,不能蹺二郎腿;下蹲時的姿勢更特別,雙膝部須向兩側分開才能蹲下,足跟不着地,好像一隻大青蛙,俗稱青蛙腿。有的患兒因下蹲困難,只好站着大小便。這些兒童的臀部沒有正常人臀部那樣厚厚的肌肉,而被許多硬結代替,似一條又硬又粗的束帶牢牢地約束着臀肌,妨礙着肌肉運動,使臀肌形成一個形似酒窩的皮膚凹陷;嚴重病例可有骨盆傾斜、腰椎彎曲等。

  與苯甲醇有直接關係

  兒童臀肌攣縮症不是一個歷史悠久的疾病。1970年,由瓦德拉瑪醫生首先報告,而我國1978年才有報道。從上個世紀80年代起,我國兒童臀肌攣縮症日漸增多:湖北宜昌2~14歲兒童中發現310例,山東棗莊的一個小山村裡就診斷了22例,河北省的一個村莊里1991年臀肌攣縮在兒童中的發病率為1.94%。到了1999年,兒童臀肌攣縮症發病率上升到9.17%,幾乎10個孩子中就有1人因臀肌攣縮而致殘。

  這種殘疾是怎樣形成的呢?經過調查發現,這些兒童都是在幼兒時多次肌肉注射過青霉素。難道是青霉素惹的禍嗎?可是,有些經常注射青霉素的兒童為什麼沒有患病呢?於是,醫生們想到了青霉素的溶劑。

  青霉素在治療時要用溶劑溶化後才能肌肉注射,注射用水、生理鹽水和苯甲醇都可以做青霉素的溶劑。醫生們繼續調查發現,使用注射用水和生理鹽水做青霉素溶劑治療的兒童很少患兒童臀肌攣縮症,而發生臀肌攣縮症的兒童大多是使用苯甲醇做溶劑的。又經過反覆的動物實驗,最終確定苯甲醇是導致兒童臀肌攣縮症的禍首。由於苯甲醇有麻醉作用,可以減輕青霉素肌肉注射後的疼痛,所以在上個世紀70年代以後特別流行使用苯甲醇做青霉素的溶劑,於是這種疾病就出現了,而且越來越多。

  十歲以下兒童最常見

  兒童臀肌攣縮症並不是注射了苯甲醇後立即就發生的,而是在注射後2~3年逐漸出現的癥狀,而且越小的孩子注射後越容易發病。因此,臀肌攣縮症常常見於4~10歲的兒童中。

  苯甲醇不易被人體吸收。小兒肌肉嬌嫩,新陳代謝旺盛,對異物刺激反應強烈,多次肌肉注射後,長期積留在注射部位的苯甲醇可導致藥物性筋膜炎和肌纖維組織炎,進一步發展成臀部肌肉纖維變性,纖維組織增生,形成瘢痕組織,引起肌肉痙攣。患兒臀部肌肉纖維瘢痕攣縮,勢必影響患兒活動和正常的生長發育,導致兒童殘疾。

  2005年,國家葯監局和衛生部先後發文禁止苯甲醇作為青霉素溶劑注射使用。但近期,國家葯監局通過藥品不良反應監測又發現有兒童使用含苯甲醇的注射液肌肉注射後出現臀肌攣縮症的病例報告。為保證兒童用藥安全,國家葯監局決定組織開展含苯甲醇的注射液說明書的檢查,要求凡使用苯甲醇作為溶媒的注射劑,其說明書必須明確標註“本品使用苯甲醇作為溶媒,禁止用於兒童肌肉注射”。各地葯監部門應立即組織對轄區內企業藥品說明書進行檢查,未按要求修訂的其藥品一律不得上市。未按規定標註上述內容的已上市藥品,一律責令企業立即予以召回,並按有關規定予以查處。

  兒童生病盡量口服藥

  孩子生病後,不少家長以小孩喂葯較為麻煩、不如打針方便為由,常常要求醫生給孩子打針。肌肉注射雖然簡單易行,但是注射藥物的副作用往往多於口服藥物,其中兒童臀肌攣縮症就屬於注射藥物所致的不良反應。

  除了苯甲醇外,鏈黴素、慶大黴素、卡那黴素、維生素、解熱鎮痛葯等反覆肌肉注射,也可能導致兒童臀肌攣縮症。因此,孩子生病後應盡量採用口服藥物治療,避免不必要的肌肉注射;如果確實需要肌肉注射,療程應以3~5天為宜,不要長時間在同一部位反覆注射;如果注射局部產生硬結,應及早用熱毛巾外敷,以促進局部受傷組織的血液循環,加速藥液吸收,幫助肌肉儘快恢復功能。如果出現類似青蛙腿的癥狀,應及時到醫院接受手術治療,以免造成終身殘疾。

  北京市葯監局藥物不良反應監測中心特聘專家 蔡晧東

本文來自:新浪網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