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December 22, 2024

犹太人与华夏文明

最近看了一本关于犹太人与华夏文明的书:网络写手苏三的《向东向东,再向东》——《圣经》与夏商周文明起源,感触颇多,再谈一下古代文明的话题吧。此书旨在阐述华夏文明与犹太文明(即两河流域文明和埃及文明)的联系,在大量证据的基础上,作者做了大胆的假设:夏商时期开始,大量的埃及与两河流域人迁入我国中原地区,在此繁衍生息,期间华夏文明有了大跨度的发展,由红陶文化直接跃至青铜器时代。也就是说中国人与古代埃及人和以色列人(古闪米特人)有着复杂的血缘关系。

四大文明的起始年代:埃及文明,公元前3500年;两河流域文明,公元前3500年;印度文明,公元前2500年;中国文明,公元前2070年。大家可以看到,埃及文明与两河流域文明最早出现,而印度与中国文明相对要晚得多,(两河流域的苏美尔文明出现更早,在公元前5000年,但由于苏美尔文明中途夭折,它留下的资料远远比不上埃及文明,所以,研究古代历史的学者们一般都以古代埃及作为古代史的开篇)。这与苏三提出的中东文明向东迁移符合,即中东-印度-中国-美洲。

这里已用苏三书中的一段话(蓝色字体):
有一个事实请大家注意:迄今没有任何资料可以证明中国本土有狮子。或者可以说,中国就不生产狮子。汉代才有西域的人给中国带来狮子以供王室娱乐。所以中国先秦之前的“狮子”图腾肯定是外来的。至于来自哪里,具体什么时候进入中国,这是个严肃的历史问题,并且也是一个很关键的问题。而世界上狮子的主要产地就在中东地区。

中国很长一段时间的统治象征竟然都是狮子,假如不是商周时期的图腾狮子,何以从娱乐目的直接进入威严的王权序列?所以,无论是否发现有先秦的狮子造型,我都不认为汉代的活狮引入是中国人狮子崇拜的开端。传统中国和古代中东人都有用狮子看门的习俗,但这个习俗最早使用者应该是苏美尔人,我认为这是明显的“有约而同”。所罗门时代更是明确描写了狮子列在台阶两边的威风。

中国汉代以来的“狮子舞”闻名于世。但狮子图腾不仅在中国昌盛,而且在印度尤其如此。从1950年起,狮子成为印度的国徽。可以说,狮子图腾有了一条明显的东进路线:中东——印度——中国。

呵呵,很简单的一个例子。当然,也许有人会说这只是个巧合。不过,如果巧合太多了,恐怕就会成为必然。苏三在书中还列举了很多类似的例子,确实令人惊异。具体内容请参阅苏三的《向东向东,再向东》,这里就不再一一赘述。

再介绍几个历史学的专用名词。

上埃及下埃及:大约在公元前3500~前3100年,经过长期兼并战争,埃及北部形成下埃及王国,国王戴红冠,以蛇神为保护神,以蜜蜂为国徽。埃及南部为上埃及王国,国王戴白冠,以神鹰为保护神,以白色百合花为国徽。

大河流域:指北纬20°~40°之间,是人类文明的发源地。原因大致有:a.大河流域气候湿润,光热充足,地势平坦,适合人类生存;b.大河上游高山积雪的融化,导致河水的定期泛滥,泛滥的河水提供了充沛的水源和肥沃的土壤,这些都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

汉谟拉比法典:指公元前十九世纪初期,阿摩利人以巴比伦为都城,建立了古巴比伦王国(约公元前十九世纪至公元前十六世纪)。第六代国王汉谟拉比在位时,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了统一的奴隶制中央集权的政权。汉谟拉比为了维护奴隶主阶级的专政,制定了法典,史称汉谟拉比法典。法典分为序言、本文、结语等三部分。本文二百八十二条,内容包括诉讼手续、盗窃处理、军人份地、租佃、雇佣、商业高利贷和债务奴隶、家庭和继承、伤害和赔偿、奴隶关系等方面。汉谟拉比法典严格维护奴隶主阶级利益,尽力保护奴隶主对奴隶的所有权。这是目前所知道的人类历史上第一部较完备的成文法典。法典消除了原来各邦的立法,把全国法令统一起来,因此,它是古巴比伦王国奴隶制中央集权强大的标志之一。法典比较全面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情况,是了解和研究古巴比伦社会的重要资料。(汉谟拉比法典被发现的经过:1901年,法国考古学家在伊朗的苏撒考古时发现,后被劫夺到巴黎的卢浮宫博物馆。)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