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April 24, 2024

洞螈Proteus anguinus

本文作者:喬大海 文章發表日期:2006年04月05日

洞螈屬於脊椎動物門兩棲綱有尾目蠑螈亞目洞螈科,目前只在斯洛文尼亞的Dinaric Karst地區發現過它們的蹤跡。洞螈因達爾文而聞名於世。達爾文在他的的著作《物種起源:用進廢退》第五章中描述洞穴生物時記載過,他稱它們為“遠古生命的殘骸”。


洞螈Proteus anguinus,這是網上最常見的照片

洞螈是終生保持幼體形態的水生蠑螈,身長不到30厘米,全身呈白色,四肢細小,指3、趾2。有發達的外鰓3對和鰓孔2對,羽狀鰓紅色。頭狹小,頭骨多軟骨質。吻鈍,無眼礆,眼退化,隱於皮下,但感光靈敏。終生底棲在地下水形成的暗洞內,時常將鼻孔伸出水面呼吸空氣。在光照下膚色可變成黑色,回暗洞後膚色又恢復原狀。多為卵生,有時卵胎生。卵分散貼附於石下。親螈有護卵習性,孵卵期約3個月。幼體階段可看到眼,背面有鰭褶,發育為成體時,其他結構無改變,為永久性童體型。


洞螈Proteus anguinus,遇光身體變成褐色

洞螈看起來像一隻蜥蜴,但由於它們粉紅色的皮膚和細小的前肢和腿,它們看起來也有點像一個小人。這也是它們為什麼也被稱作“人魚”的原因。

洞螈生活在漆黑的洞穴中,它們沒有眼睛,皮膚中沒有色素。有趣的是,如果洞螈生活在有光線的地方,它們將擁有眼睛和褐色的皮膚,但是這個眼睛不是完全的,缺失重要的視神經,所以雖然洞螈有眼睛,但仍然是盲目的,洞螈也因此被稱為“盲目蠑螈”。

洞螈通過腮呼吸,腮位於頭的後面身體的外面,兩側都有,是透明的,看起來微帶紅色,因為裡面有血液在流動。洞螈是兩棲動物,在陸地上用肺呼吸。

據說洞螈能活100年以上,但至今也未得到證實。因為在自然環境中對洞螈進行考察非常困難。洞螈能在沒有食物的情況下生活6年,這與洞穴內水的低溫和其機體的低代謝狀態有關。

自從19世紀開始,歐洲的研究機構就開始研究洞螈。在不同的洞穴中放置洞螈,來測定微小的環境差異對其的影響。大多數的放置點成功了,在那些既有雄體又有雌體的地方,種群穩定。在20世紀,斯洛文尼亞政府送給世界上的一些公共機構活的洞螈,但是只輸出雄體,防止繁殖。




















洞螈Proteus anguinus,斯洛文尼亞發行的郵票


洞螈Proteus anguinus,在歐洲的分布位置

國內關於洞螈的文章很少,我也是偶然從一部歐洲的紀錄片中看到這種生物。最近幾天抽空寫了這篇文章,讓更多對洞螈感興趣的朋友了解它。

(本文部分資料來自:www.Google.com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