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November 21, 2024

弃医的名人们

一、孙中山

孙中山(1866年11月12日-1925年3月12日)幼名帝象,学名文,谱名德明,字载之,号日新,后改号逸仙,1897年在日本化名中山樵,遂以中山名世。辛亥革命以后,孙氏不再面临满清的追捕,其本人之所有公私档案均以本名“孙文”署名。在欧美,孙以其号“逸仙”或全称“孙逸仙”(即英文“Sun Yat-sen”)而闻名于世。

孙中山的学医历程开始于英美传道会创办的广州博济医院 (Canton Hospital),这家医院是中国和远东设立最早的一所西医院。1865年博济医院成立博济医校,1886年秋孙中山以孙逸仙之名进入该校学习,时有男生12人,女生4人。孙中山在此学医一年后,转学到香港西医书院。香港西医书院(The College of Medicine for Chinese, Hong Kong)是广东人何启创办的,他为纪念英国妻子雅丽氏(Alice)在香港荷李活道创办了一座雅丽氏医院(Alice Memorial Hospital),后来又创办了香港西医书院(雅丽医校)。这里的教学采英语直接教学,是香港当时最负盛名的医学院。

1892年7月,27岁的孙中山以优异的成绩拿到了香港西医书院毕业证书,教务长英国人詹姆士·康德黎(James Cantline)博士还特别主持了一次会议,赠与孙中山正式医学博士学位,所以外国人常称他为「孙逸仙博士」(Dr.Sun Yat-sen)。

孙中山从香港西医书院毕业后,获得香港政府准许以内外科及产科开业行医。这是香港开埠以来,香港政府第一次把行医执照颁发给一个中国人。雅丽氏医院那时也想聘请他在医院当医师,可是孙中山一新一意想在澳门开业。他的理由是:澳门离他的家比较近,人事比较熟悉,对他革命事业的推展较为容易。

孙中山自传中曾表述过,“我年轻时学医,后弃医从政,立誓颠覆满清,造福国人。离开香港时,母亲大人眼见我常年奔波,心疼规劝:“革命的目的在于救人,行医的目的亦是救人。同是救人,何必东奔西跑?”我说:“母亲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行医只能救助很少的人,而革命却能救中国的亿万大众。” 两百六十年亡国之痛,两千余年专制之祸,中国睡梦之深,满清政府腐败不堪,恰如江河日下。如此黑暗的政府,只能带给人民灾难和罪恶,连绵不绝。今日革命风潮已经兴盛,人民思想逐步开通,我们当鼓起勇气,乘此良机,推翻满清政府,建立真正的人民之国。 革命者革之以命,以吾人数十年必死之生命,立国家亿万年不死之幸福,其价值之重可知。屡败屡起,百折不馁,岂畏其难其痛。为了千千万万的百姓不再水深火热,为了千千万万个家庭不再背井离乡……”

二、鲁迅

鲁迅(周树人)(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浙江绍兴人,字豫才。原名周樟寿,1898年改为周树人,字豫山、豫亭。以笔名鲁迅闻名于世。1898年,18岁的鲁迅,怀揣着慈母多方设法筹借的8块银元,离开家乡进了南京水师学堂,后来又改入南京路矿学堂。鲁迅先生在南京路矿学堂期间成绩优异,使他在毕业后获得了公费留学的机会。1902年考取留日官费生,赴日本进东京的弘文学院学习。1904年初,进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1912年改制东北大学医学部)学习现代医学。鲁迅选择学习现代医学,是因为父亲的病故造成他对中医产生了严重的怀疑。他是东北大学的第一位外国留学生,也是当时仙台唯一的中国留学生。在仙台给鲁迅影响最大的是解剖学老师藤野严九郎。

鲁迅先生想通过医学将中国人身体变得强健。但他的这种梦想并没有维持多久就被严酷的现实粉碎了。在日本,作为一个弱国子民的鲁迅,经常受到具有军国主义倾向的日本人的高度歧视。在他们的眼睛里,凡是中国人都是“低能儿”,鲁迅的解剖学成绩是59.3分,就被他们怀疑为担任解剖课的教师藤野严九郎把考题泄露给了他,这使鲁迅深感作为一个弱国子民的悲哀。鲁迅在仙台的第二学年,发生了幻灯片事件。细菌课上,放映教学用的幻灯片的间隙,老师会放一些时事的片子给学生看。所谓时事片子,多是关于日俄战争的。鲁迅看到众多的“体格强壮,神情麻木”的中国人,在淡然地围观被当作俄国侦探处死的同胞。鲁迅受到极大的打击,这时他已认识到,精神上的麻木比身体上的虚弱更加可怕。鲁迅后来弃医从事文艺工作,希望改变中国人的精神!

关于鲁迅弃医从文的详细经历,大家可以阅读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黄乔生所著的《周氏三兄弟:鲁迅三兄弟恩怨变迁》

三、郭沫若

郭沫若(1892年11月16日-1978年6月12日),清光绪十八年九月二十七日(1892年11月16日)出生于四川省乐山市观娥乡沙湾镇,汉族,原名郭开贞,字鼎堂,乳名文豹,号尚武。1923年的春天,郭开贞完成了在日本九州帝国大学医学部的学业,取得了毕业文凭,当时国内有医院要高薪聘他,他毫不犹豫地拒绝了,他觉得,医生至多不过是医治患者肉体上的疾病,要使祖国早日觉醒站起来斗争,无论如何也必须创立新文学。他说:“在革命途上中国是要冲,我这后半截的生涯要往有意义的地方去。”

四、切·格瓦拉

切·格瓦拉(1928年6月14日-1967年10月9日),昵称“切”(或El Commandante,Che),本名埃内斯托·格瓦拉(Ernesto Guevara),全名埃内斯托·拉斐尔·格瓦拉·德·拉·塞尔纳(西班牙语:Ernesto Rafael Guevara dela Serna),毕业于阿根廷最大的综合大学-布宜诺斯艾利斯国立大学医学系,是阿根廷的马克思主义革命家、医生、作家、游击队领导人、军事理论家、政治家及古巴革命的核心人物,曾经与卡斯特罗并肩作战。他参加了菲德尔·卡斯特罗领导的古巴革命,推翻了亲美的巴蒂斯塔独裁政权。在古巴革命政府担任了一系列要职之后,格瓦拉于1965年离开古巴,到刚果(金)、玻利维亚等国试图发动共产主义革命。1967年10月8日,因内奸泄密,格瓦拉及游击队小分队在丛林中遭玻利维亚政府军伏击,格瓦拉受伤被捕。次日,格瓦拉被杀害。自切死后,他成为了反主流文化的普遍象征、全球流行文化的标志,同时也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英雄和左翼人士的象征。

五、手冢治虫

手冢治虫(1928年11月3日-1989年2月9日),日本漫画家、动画家、医生、医学博士,大阪大学的附属医学专门学部毕业,在奈良县立医科大学取得医学博士学位。原名手冢治,(由于生于明治天皇诞辰,因而取名“治”),因喜爱昆虫,所以把他的原名“治”改成日文中发音很像的步行虫的日文名称。汉字写作“治虫”。以后手冢治虫就成为了他的笔名。同时,他以医学家身分的名义仍使用原名手冢治。他也是日本第一位导入助手制度与企业化经营的漫画家,代表作有《铁臂阿童木》、《Black Jack》(怪医秦博士)、《雷欧》(森林大帝)、《火鸟》等,被日本漫画界誉之为“漫画之神”。

六、渡边淳一

渡边淳一(1933年10月24日-),日本小说家,被誉为日本情爱大师。出生于日本北海道,毕业于札幌医科大学,随后任母校讲师。在做了10年的外科医生后,转而从事专业文学创作,著有50余部长篇小说及多部散文、随笔集,为当今日本文坛的文学大家。早期的作品以医疗题材为中心,逐渐扩展到历史、传记小说,渡边淳一特别是以其医学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丰富多彩、深入男性、女性本质的恋爱小说,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作为日本现代浪漫小说的著名作家,出版了130多部作品。

七、阿瑟·柯南·道尔

阿瑟·柯南·道尔(Arthur Conan Doyle,1859~1930),生于苏格兰爱丁堡,因塑造了成功的侦探人物──歇洛克·福尔摩斯而成为侦探小说历史上最重要的作家之一。代表作有《福尔摩斯探案集》(包括《血字的研究》、《四签名》、《巴斯克维尔的猎犬》等)。

1876年至1881年间,阿瑟·柯南·道尔在爱丁堡大学学习医学,毕业后作为一名随船医生前往西非海岸,1882年回国后在朴茨茅斯开业行医。不过他行医并不太顺利,在此期间道尔开始写作。在搬到南海城(Southsea)后,他才开始花更多的时间在写作上。道尔的第一部重要作品是发表在《1887年比顿圣诞年刊》(Beeton’s Christmas Annual for 1887)的侦探小说《血字的研究》(A Study in Scarlet),该部小说几经退稿才发表,主角就是之后名声大噪的夏洛克·福尔摩斯。1890年道尔到维也纳学习医学,1891回到伦敦成为一名眼科医生,这使得他有更多时间写作。道尔一生有56篇短篇侦探小说以及4部中篇侦探小说以福尔摩斯为主角,另有《风流烙印》等短篇无固定主角。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