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April 18, 2024

到美国行医不是梦

这是一篇2013年04月04日李嘉华(南加州大学医学博士,内科医生)为纽约时报中文网撰写的稿件,特转载供大家阅读。正文如下:

2003年的夏天,我收到了北京大学医学院的录取通知书,一偿夙愿之际,我雄心万丈地在某知名BBS的出国版发了一个帖,咨询如何去美国行医,结果被众多“不可能”的回复淹没。

2013年的春天,我怀着坐过山车的心情在电脑前战战兢兢地点开邮箱,然后三步并作两步跑到老婆身边,亲了一下她的额头,“我终于match上了!”。据华人医生论坛统计,目前在美国总计有6368名中国人行医,而我终于成为其中一员。

2013年3月15日是一年一度的全美住院医生录取结果公布日,俗称“Match Day”。美国住院医项目对全世界医学生开放,申请者除美国本土医学生外,还有来自其他各国的医学生和医生。今年我作为众多申请者之一,被录取到芝加哥的库克郡立医院(Cook County Hospital)内科,与我同时申请的其他几个中国医学生朋友也都去了非常好的大学医院。据华人医生论坛实时更新的数字,我所在的北大医学院的毕业生中共有897人在美国行医,居各大医学院系之首,其次则是复旦大学医学院和中山大学医学院。

在以往的中国医生中,也不乏成功取得美国行医资格的先例,他们大多是先来美国从事若干年基础研究,之后再考USMLE(The United States Medical Licensing Examination,美国执业医师资格考试)。但是由于他们离开临床工作时间较长,在申请住院医时会遇到不少阻力。

而在进入21世纪后,新一代的中国医学生采取了完全不同的路径。随着USMLE考试自1999年8月进入中国大陆,这项考试越来越普及,目前考生已可以在北京、上海和广州三地参加考试,很多中国医学生在读医学院期间就以高分通过USMLE考试,毕业后直接赴美参加住院医生面试,进而成功match。

说起来过程并不十分繁琐艰难,想要参加考试,首先可以登陆国际医学教育与研究促进基金会网址来看自己的毕业院校是否符合资质,确定自己有没有考试资格。本科是临床医学专业的中国医学生都可以参加考试。

接着需要通过一系列USMLE考试以获得“ECFMG认证”。USMLE考试分Step1,Step2 Clinical Knowledge(简称CK,临床知识),Step2 Clinical Skill(简称CS,临床技能)和Step3三个步骤,共四个考试。中国医学生在医学院第三年开始就可以参加USMLE考试,在通过Step1、Step2CK、Step2CS,并且完成医学本科学历认证后,就会获得ECFMG认证。这个认证相当于你的医学学历被认可为与美国Medical Doctor(MD)学位一致,可以进而申请美国住院医职位。

最后一步就是申请美国住院医职位了,这个申请过程简称match。你申请若干个你心仪的住院医项目,然后医院会挑选部分申请人进行面试,如果被你选中的医院也录取了你,就称“match上了”,于是你就正式可以成为该医院的住院医师,踏入美国住院医培训的大门了!

就在我身边的朋友中,2011年有一例match成功,2012年有五例,2013年有八例。这个“新一代中国医学生”群体的特点是:年轻,USMLE考分高,有美国临床实习经历,英语好。而且他们还有各种学习小组,互助互勉,一起克服困难,这些优势使他们match的成功率非常高。“国内考USMLE,赴美做住院医”这条道路已经逐渐被走通,美国住院医不再高不可攀。

是什么因素促使像我这样的中国医学生不远万里来美国做住院医呢?我总结为“合理报酬、职业发展、职业尊严、人身安全”这16个字。哪怕你是名校硕士博士,在北京的三甲医院做住院医,期间月工资平均也只有2000元左右,而美国住院医培训阶段的月工资平均为4500美元。抛开收入不谈,近年来中国医疗环境恶化,恶性医闹事件频发,这是中国医学生寻求赴美发展的巨大推力。在中国的医疗环境下,医院在培训年轻医生时如履薄冰,很多本来可以由住院医生完成的工作,不得不由上级医生完成,使住院医生的职业发展速度大幅下降。加之社会对医生的恶劣风评及医生人身安全频频受到威胁,使新一代医学生们纷纷将目光投向美国住院医师培训。

美国住院医师培训是一个以循证医学为中心,高度标准化的过程。以我所在的内科为例,无论你是在著名的大学附属医院,还是在一个小小的社区医院,住院医生培训安排都有着相似的轮转时间、轮转科目、教学活动、要求病种和要求操作,所以他们毕业后具备非常相近的独立行医能力。

经过三年住院医培训,就可以考虑自己的发展路线,美国医生的发展轨迹十分明确,还是以内科为例,住院医培训毕业后可以选择成为大内科医生,诊治内科的常见病多发病,也可以继续参加两到四年的专科医生(比如消化科、心内科等)培训,成为内科专科医生,诊治专科疾病。

此外,美国医生行医模式也非常多元化,不像国内有繁琐的晋升模式和诸多不确定因素。一般可以将医生的模式分为两类,一类是走临床路线,一路走学术路线,总的比例大约是10:1。走临床路线的医生可以独立开业、可以加入团体开业、也可以成为医院的雇员。他们只负责诊治病人,工资跟工作量挂钩,不用写论文,没有学术职称,也不需考虑晋升,只需每10年参加一次医学考试更新行医执照即可。走学术路线的医生多进入大学附属医院,具有学术职称(如教授),若要晋升的话,则需从事科研或者教学工作。

在美国想从事哪种类型行医模式,取决于你个人对生活的选择,需要考虑你自己的兴趣、专长与劣势。

私立开业的医生,既是医生,也是商人,需要处理很多非医疗的问题,相当于自己做老板。他们多没有固定节假日,也无法保证稳定的收入,做得好能相当赚钱,做得不好则很可能赔钱关门,适合爱赚钱不爱虚名,有经济头脑,不需要节假日的人。

走学术路线的医生是大学的教员,拿固定工资,主要做科研、临床、教学或管理等工作。学术型医生工作挺忙,收入稳定旱涝保收(比私立行医要少,但绝对数字还是处于社会Top 5%水平),适合那些喜爱高精尖医疗技术,看重学术地位,不看重收入,喜欢定时定点做事的人。

介于两者之间的,是那些大医疗集团的雇员医生,他们定时定点工作,拿固定工资,但只负责临床工作而不用做教学科研。

当然,这些三个分类不是绝对的,很多人有角色交叉,一方面是一个教授,另一方面也是一个老板。

就如同现在美国大学到处都有中国学生的身影一样,中国医学生来美国做住院医生的道路也已越走越宽。在不远的将来,我们在美国医院里将会看到越来越多的中国医学生接受住院医训练。我相信和我一样,很多同行的朋友们会在这里,找到当医生的纯粹感与幸福感。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