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April 17, 2024

银器验毒靠谱吗?

在民间,银器验毒的说法广为流传。

早在宋代,著名法医宋慈的《洗冤集录》中就有“用银针插入尸口或肛门,以纸密封,良久取出,如中毒则银针变为黑暗色,如无毒,其色鲜白”这种用银器验毒方法的记载。

当下众多古装剧中,我们也常常看到这样的场景:某官人将银针往饭菜或酒水上轻轻蘸一蘸,若银针发黑,便眉头一紧,叹道“此处有毒”……

时至今日,仍有一些人相信银器能验毒的说法,常用银筷、银叉、银首饰等来试验食物是否有毒。

那么,银器验毒真的靠谱吗?

银针试毒的原理

故事里所说的“毒”,主要针对古代人常用的“砒霜”毒药。原来,由于当时科学技术的限制,砒霜中往往会混有大量的硫或硫化物。银可以与硫反应生成黑色硫化银沉淀,从而使银器表面呈现“黑色”。

再者,如《洗冤集录》中,银针深入尸体的口或肛门中,会出现变黑现象,这主要是因为尸体胃肠中含有较多蛋白质,发生腐败变质后产生了一种具有臭味的硫化氢,银针就可以和这种硫化物反应,产生一种黑色的硫化银附着在银针上,使银针变成了黑色。

由此可看出,银针试毒主要跟“硫”有关。

当代银器验毒不靠谱

为什么呢?

1. 提纯技术的进步

针对砒霜这类毒药,古代人因为提纯技术的落后,才导致砒霜中含有大量的杂质(包括大量的硫或硫化物),才使得银针试毒得以灵验。

而当代提纯技术已经炉火纯青,提炼出的成品砒霜相当纯净,不再含有硫和硫化物杂质或杂质大大减少,也就是说与银针发生反应的物质大大减少了,也就不会如此显而易见的发生“黑色反应”。

2. 银器能验的“毒”太局限

现代毒品五花八门,比砒霜还毒的剧毒物比比皆是,已经不再是砒霜“一览众山小”的时代了。

但是,最主要的原因在于许多剧毒物品并不含硫,比如毒蕈、亚硝酸盐、农药、毒鼠药、氰化物等,银器与它们接触也不会出现黑色反应。而且这些剧毒物中,有些隐藏在食物里,常常在我们不知不觉中填进了肚子。

3. 许多食物含硫却无毒

有的食物并不含毒,但却含硫。比如鸡蛋黄、大蒜、花菜等,也会使银器变黑,它们不但没有毒性,还富含丰富的营养,大蒜等食物还有抗癌的作用。如果误认为这些食物“有毒”就敬而远之,就太不应该了。

4. 银器“含银纯度”参差不齐

许多商家“造假现象”层出不穷,市场上许多含银器具,包括银碗、银筷子、银首饰等往往渗了许多杂质,甚至一些银器里面根本不含银。用这些不含银的“银器”再大的毒也验不出来啊!

5、银器“保护膜”

纯银制品使用的时间一长,往往会被氧化变暗而失去光泽,这样的银器是卖不出好价钱的。

因此,许多商家出于盈利的目的,在市场上推出的各种银器产品大多表面上进行了防氧化材料的镀层处理,而这些保护膜也阻碍银器与毒物发生反应,使其反应的现象大幅度减弱。

银器能消毒

人们十分喜爱银制的碗、筷、勺等餐具和酒壶、酒杯等酒具,并认为它们有一定的消毒功能。其实,银器消毒的观点不无道理。

当银器中盛有水,或银器与水充分接触,就会有极微量的银离子扩散到水中。只要每升水中含有5000万分之一毫克的银离子就可以将水中大部分细菌杀死。其原理是,银离子带正电荷,能吸附于水中的细菌,并逐步进入细菌体内,促使它的酶系统封闭、失活,无法新陈代谢而亡。

野外工作者或旅游者,当一时找不到饮用水时,可用随身携带的银碗或银筷、银勺、银叉、银首饰,在舀出的水中搅动,两小时左右即可消灭水中大量细菌得到安全无菌的饮用水。如因不慎负伤,可将佩戴的银首饰或其他银器贴敷在伤口上,就能有效地防止伤口感染,起到救急药物的作用。

但是,许多商家出于盈利的目的,“造假现象”层出不穷。而且,各种银器产品大多表面上进行了防氧化材料的镀层处理,也就失去了银离子扩散到水分中去的途径,结果这样的银器虽然美观,却没有了消毒功能。

银器对人体有害吗

既然银器能杀菌消毒,每天使用会不会中毒?

一般来说,银并不会对人的身体产生明显毒性,但长期食用银金属和无毒银化合物也会引致“银质沉淀症”,可使皮肤表面会显出灰蓝色,影响外观,但无毒性。一般人饮食并不会造成银过量,除非专门“吃银子”,这也未免太重口味了吧!

原文链接:
https://www.sohu.com/a/168251009_430714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XNKH201311019.htm
https://kns.cnki.net/KCMS/detail/detail.aspx?dbcode=CJFD&filename=XNKH201311019

2 comments

  1. 可以换个角度考虑,古代最常用的毒就是砒霜,所以才有银器验毒

  2. 银能验的“毒”有局限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