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April 24, 2024

英語在新加坡

作者:(新加坡)黃子芳

1819年,新加坡被英國人萊佛士(Sir Stamford Raffles)“發現”。此後,新加坡在很長時期里都是英國殖民地,英語也自然成了新加坡的官方用語。路標、指南、交通廣播、通告、食物標籤等,都是以英文書寫為主。

同時,學校里的教學語言也是英語。因為在“英校”學習,我們的父母輩,甚至不能很好地運用漢語,對孩子們也只能用英語溝通。漸漸地,小孩子們除了一些很簡單的漢語以外,就只會說英語了。在20世紀70、80年代之交,“華校”已不存在,因此從這時開始受教育的學生,很多都在不知不覺中運用英語來思考問題。可能只有在日常生活中,才會用母語來思考;而在工作中或是討論比較嚴肅的問題時,就會自然地轉成用英語思考。

在這樣的環境下,思維語言難免會在潛移默化中改變。在一般的社交場合上,即使看到對方同樣是華人,但在介紹自己時還是會說:“I am zifang, nice to meet u.”而不是用漢語;在一般的家庭中,包括那些非英語家庭在接起電話時也是用“hello”而不是漢語的“喂”。

當然,許多的外國人有時會覺得聽不懂我們的英語,這並不是新加坡人的英語說得差,而是他們聽到的是“新加坡式英語”。來看看這段話:
A:“what you doing now? go drink tea want?”
B:“ok loh, meet where?”
A:“you say meet where meet where loh.”

對於習慣正統英語的人來說,這可說是不倫不類,但是這就是所謂的新加坡英語。這是一種不假思索的對話,是輕鬆的、地道的、完全新加坡式的英語。仔細比較,還偷了不少懶:
A:“What are you doing at the moment? Do you want to join me for tea?”
B:“Sure! Where do we meet?”
A:“It’s up to you.”

再仔細一看,對話里的一些語法是借用漢語語法的。
A:“你現在在做什麼?要去喝茶嗎?”
B:“好啊,約哪?”
A:“你說約哪裡就哪裡。”

新式英語由英語主導,受漢語影響,參雜着英語語法和漢語語法。新式漢語亦然。同時詞彙也如新加坡的宗族一樣多姿多彩,有漢語、方言、馬來語等。如:
A:That girl very chio right? Go ask her out leh.
B:Don’t want lah, I paiseh, You thought I so hiong? Later kena rejected very maul one.
Chio(福建方言):美麗 Leh /lah:語氣詞,啊,吧Paiseh(福建方言):不好意思 Hiong(福建方言):大膽
Kena(馬來語):遭到 Malu(馬來語):難為情、難堪
通常的英語表達:
A:Isn’t that girl pretty? Go ask her for a date.
B:No I’m shy. I’m not that brave. It would be very embarrassing if I got rejected.

或許正是新加坡這獨特的語言特色,在漢語和英語還有各種方言間鑄造了一個語言融合的平台,在這裡或許更能看清語言的演變過程吧。

原文地址:http://www.yayan.fudan.edu.cn/showArticle.php?akey=116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