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April 27, 2024

猶太人與華夏文明

最近看了一本關於猶太人與華夏文明的書:網絡寫手蘇三的《向東向東,再向東》——《聖經》與夏商周文明起源,感觸頗多,再談一下古代文明的話題吧。此書旨在闡述華夏文明與猶太文明(即兩河流域文明和埃及文明)的聯繫,在大量證據的基礎上,作者做了大膽的假設:夏商時期開始,大量的埃及與兩河流域人遷入我國中原地區,在此繁衍生息,期間華夏文明有了大跨度的發展,由紅陶文化直接躍至青銅器時代。也就是說中國人與古代埃及人和以色列人(古閃米特人)有着複雜的血緣關係。

四大文明的起始年代:埃及文明,公元前3500年;兩河流域文明,公元前3500年;印度文明,公元前2500年;中國文明,公元前2070年。大家可以看到,埃及文明與兩河流域文明最早出現,而印度與中國文明相對要晚得多,(兩河流域的蘇美爾文明出現更早,在公元前5000年,但由於蘇美爾文明中途夭折,它留下的資料遠遠比不上埃及文明,所以,研究古代歷史的學者們一般都以古代埃及作為古代史的開篇)。這與蘇三提出的中東文明向東遷移符合,即中東-印度-中國-美洲。

這裡已用蘇三書中的一段話(藍色字體):
有一個事實請大家注意:迄今沒有任何資料可以證明中國本土有獅子。或者可以說,中國就不生產獅子。漢代才有西域的人給中國帶來獅子以供王室娛樂。所以中國先秦之前的“獅子”圖騰肯定是外來的。至於來自哪裡,具體什麼時候進入中國,這是個嚴肅的歷史問題,並且也是一個很關鍵的問題。而世界上獅子的主要產地就在中東地區。

中國很長一段時間的統治象徵竟然都是獅子,假如不是商周時期的圖騰獅子,何以從娛樂目的直接進入威嚴的王權序列?所以,無論是否發現有先秦的獅子造型,我都不認為漢代的活獅引入是中國人獅子崇拜的開端。傳統中國和古代中東人都有用獅子看門的習俗,但這個習俗最早使用者應該是蘇美爾人,我認為這是明顯的“有約而同”。所羅門時代更是明確描寫了獅子列在台階兩邊的威風。

中國漢代以來的“獅子舞”聞名於世。但獅子圖騰不僅在中國昌盛,而且在印度尤其如此。從1950年起,獅子成為印度的國徽。可以說,獅子圖騰有了一條明顯的東進路線:中東——印度——中國。

呵呵,很簡單的一個例子。當然,也許有人會說這只是個巧合。不過,如果巧合太多了,恐怕就會成為必然。蘇三在書中還列舉了很多類似的例子,確實令人驚異。具體內容請參閱蘇三的《向東向東,再向東》,這裡就不再一一贅述。

再介紹幾個歷史學的專用名詞。

上埃及下埃及:大約在公元前3500~前3100年,經過長期兼并戰爭,埃及北部形成下埃及王國,國王戴紅冠,以蛇神為保護神,以蜜蜂為國徽。埃及南部為上埃及王國,國王戴白冠,以神鷹為保護神,以白色百合花為國徽。

大河流域:指北緯20°~40°之間,是人類文明的發源地。原因大致有:a.大河流域氣候濕潤,光熱充足,地勢平坦,適合人類生存;b.大河上游高山積雪的融化,導致河水的定期泛濫,泛濫的河水提供了充沛的水源和肥沃的土壤,這些都有利於農業生產的發展。

漢謨拉比法典:指公元前十九世紀初期,阿摩利人以巴比倫為都城,建立了古巴比倫王國(約公元前十九世紀至公元前十六世紀)。第六代國王漢謨拉比在位時,統一了兩河流域,建立了統一的奴隸制中央集權的政權。漢謨拉比為了維護奴隸主階級的專政,制定了法典,史稱漢謨拉比法典。法典分為序言、本文、結語等三部分。本文二百八十二條,內容包括訴訟手續、盜竊處理、軍人份地、租佃、僱傭、商業高利貸和債務奴隸、家庭和繼承、傷害和賠償、奴隸關係等方面。漢謨拉比法典嚴格維護奴隸主階級利益,儘力保護奴隸主對奴隸的所有權。這是目前所知道的人類歷史上第一部較完備的成文法典。法典消除了原來各邦的立法,把全國法令統一起來,因此,它是古巴比倫王國奴隸制中央集權強大的標誌之一。法典比較全面反映了當時的社會情況,是了解和研究古巴比倫社會的重要資料。(漢謨拉比法典被發現的經過:1901年,法國考古學家在伊朗的蘇撒考古時發現,後被劫奪到巴黎的盧浮宮博物館。)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