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April 19, 2024

教育部召開發布會介紹四六級改革情況

今天教育部召開發布會介紹四六級改革情況,其中最大的新聞恐怕就是“英語四六級考試不再頒發合格證書只發成績單”和教育部明確表態“反對用人單位招聘以四六級做為標準”。
如今,越來越多的中國人在學英語的大潮中迷茫,他們投入了大量的時間、精力和金錢來報英語輔導班、買英語資料,甚至寧可佔用本來屬於專業課的時間也要學習英語。下面引用一些新華網和央視等媒體的調查資料(藍色字體):
來自新華網的記者調查顯示67.38%的公眾表示,自己為了準備四六級考試,所花費用在100元以上。其中18.53%的人更是花費超過千元。有學者最近在《南方周末》上談起此事,說他相信“英語四六級考試每年對GDP的貢獻是很大的”。
央視“時空調查”一項還在進行中的調查發現,有29.7%的非英語專業的大學生,將在校期間的大部分時間甚至幾乎全部時間都花在了英語學習上。很顯然,四六級這一當初為檢測大學生英語水平的考試,已經極大地背離了它的初衷。
在另一項觀點性的調查中,19.11%的人覺得,上學時花了很多時間學英語,畢業後用的機會卻不多。這不由得讓人質疑:忽視最常用的語言的學習,而將大部分精力用在將來實際工作中用處不多的英語的學習上,即便僅從實用的角度考慮,是否也有些本末倒置?
學習英語是件好事,不過中國有句古話“過猶不及”,況且大多數中國學生基本都學的是“啞巴英語”,也就是說讀寫能力還行,聽說能力就跟不上了。這樣的英語不能叫英語,只能叫“英文”。況且英語對於我們普通人的日常生活有多大作用?很多人都是學過就放下了,因為平時根本用不到,就算是有時候需要查看一些英文資料,也用不到聽說能力。沒有英語應用環境,學的英語沒有用武之地,跟自己周圍人聊天總不能用英語吧,所以造就了“啞巴英語”的形成。
調查顯示,88%的公眾認為“現在的大學生中文水平普遍下降,和英語學習相比,中文應該更受重視”。和英語的強勢相比,漢語顯得尤為落寞。人們在不斷通過考試“證明”自己的英語能力時,漢語能力卻幾乎無人問津。
在一門語言熱與冷的背後是地區之間經濟實力與政治影響力的競爭。教育部語言文字應用管理司司長楊光最近指出:“在經濟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世界各國的語言文化面臨著競爭的態勢,英語和英語所承載的文化是強勢的,隨着英語的傳播和使用,英語文化的價值觀念向全世界擴展。漢語言的空間及其地位和作用在全球化條件下目前仍處於弱勢。”
這兩段文字更發人深省,中華文化源遠流長,漢文化已其獨特的魅力在東亞地區廣泛傳播。華夏文明是四大文明中唯一沒有嚴重斷層的文明,已延續了三千五百多年。這是我們的驕傲,中國人的驕傲,全世界華人的驕傲。然而,今日在中華大地上繼續繁衍生息的炎黃子孫,對於老祖宗的東西的重視程度竟然還不如外國話。現在的許多學生對於中國歷史和古文化知之甚少,不是他們不想學,而是沒有時間,幾乎所有的時間都用在英語學習上。英語在中國如此瘋狂的流行,這是不正常的。炎黃子孫們,醒醒吧,不要再盲目的追隨,讓我們一起捍衛漢語的尊嚴,不能讓已經傳承數千年的漢文化在我們這一代失落。
相關專題新聞請參閱[新浪網:英語四六級考試專題]
上文藍色字體的資料引用自新華網、新浪網和央視等媒體。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