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April 26, 2024

薊州的建置沿革

舊石器時代中早期,在距今至少10萬年以前,就有早期人類在今薊州地區活動。
新石器時代,州內北部沿山地區已有土地墾殖活動。
距今約六千年,今圍坊一帶已有人類活動並形成村莊。

西周(公元前11世紀~前7世紀),屬燕國。
春秋中期(公元前7世紀~前6世紀),稱無終子國,國都在今州境。
戰國後期(公元前311~前222年),稱無終邑,屬燕國右北平郡。
秦朝(公元前221~前206年),置無終縣,屬右北平郡,並為郡治。
漢高帝五年(公元前202年),歸西漢,稱無終縣,屬右北平郡。
東漢,稱無終縣,屬右北平郡。
三國魏(公元220~265年),稱無終縣,屬右北平郡。
西晉(公元265-317年),稱無終縣,屬北平郡。
東晉十六國時期,稱無終縣,屬北平郡,先後屬段匹磾(公元314-338年)、後趙(公元338~350年)、前燕(公元350-370年)、前秦(公元370-384年)、後燕(公元384-407年)、北燕(公元407-432年)。
南北朝時,稱無終縣。公元432~534年屬北魏,北魏太平真君七年(公元446年),將北平郡全部轄區劃歸漁陽郡,始屬漁陽郡。此後,屬東魏(公元534-550年)、北齊(公元550-577年)、北周(公元577-580年),仍屬漁陽郡。

隋初,稱無終縣,屬漁陽郡。
隋開皇三年(公元583年),廢漁陽郡入幽州。
隋大業三年(公元607年),屬漁陽郡,並為郡治。
隋大業末年,無終縣改名漁陽縣。
隋末(公元618年),高開道攻佔北平、漁陽二郡,自立為燕王,定都漁陽縣,年號始興。

唐朝,稱漁陽縣。
武德二年(公元619年),屬玄州,分縣境的東南部再置無終縣(治所在今玉田縣城)。
貞觀元年(公元627年),屬幽州。
武周聖歷二年(公元699年),屬營州。
唐開元五年(公元717年),屬幽州。
唐開元八年(公元720年),屬營州。
唐開元十一年(公元723年),屬幽州。
唐開元十八年(公元730年),屬薊州,並為州治。
唐天寶元年(公元742年),屬漁陽郡。
唐至德二年(公元757年),屬薊州。
五代十國時期,稱漁陽縣。先後屬劉守光(公元907~913年)、李存勖(公元913~936年)。後晉天福元年(公元936年),石敬瑭割燕雲十六州以賂契丹(遼),內有薊州漁陽縣。
遼代,稱漁陽縣,屬析津府薊州,並為州治。
金收國元年(公元1115年),金滅遼,漁陽縣屬金。
宋宣和四年(公元1122年),薊州歸宋,改漁陽縣為平盧縣,屬廣川郡,並為郡治。
金天會三年(公元1125年),復歸金,稱漁陽縣,屬中都路薊州,並為州治。
元太祖十年(公元1215年),稱漁陽縣,屬大都路薊州,並為州治。

明洪武初年,撤漁陽縣入薊州,轄玉田、豐潤、遵化、平谷縣,屬順天府。
清順治元年(公元1644年),稱薊州,轄玉田、豐潤、遵化、平谷四縣,屬順天府。
清康熙十六年(公元1644年),稱薊州,轄玉田、平谷二縣。
清乾隆八年(公元1743年),稱薊州,不轄縣。

中華民國二年(公元1913年),薊州改稱薊縣,屬順天府。
中華民國三年(公元1914年),屬京兆特區。
中華民國十七年(公元1928年),屬河北省。

1949年8月,屬河北省通縣專署。
1958年3月,屬河北省唐山專署。
1958年11月,薊縣、三河、大廠三縣合併,稱薊縣,屬河北省唐山專署。
1960年3月,屬河北省天津市。
1961年7月,屬河北省天津專署。
1962年6月,薊縣、三河、大廠三縣分開,恢復原薊縣建制,屬河北省天津專署。(1949年至1958年2月,天津是中央直轄市。1958年2月,天津市劃歸河北省。1958年4月,河北省省會由保定遷往天津。1966年,河北省省會由天津遷回保定。1967年1月,天津市從河北省划出,恢復為中央直轄市。)
1973年8月,屬天津市。

2016年6月8日,《國務院關於同意天津市調整部分行政區劃的批複》(國函〔2016〕98號):同意撤銷薊縣,設立天津市薊州區,以原薊縣的行政區域為薊州區的行政區域,薊州區人民政府駐文昌街街道府前街2號。
2016年7月28日,根據《國務院關於同意天津市調整部分行政區劃的批複》,天津市委、市政府決定,撤銷薊縣,設立天津市薊州區,原行政區域和政府所在地不變。
2016年12月,天津市薊州區第一屆黨代會、人大會、政協會相繼召開,薊州區名稱正式使用。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