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January 22, 2025

疫苗的安全性

疫苗后遗症是最近网上很热的话题,源于南都网的《【视觉周刊】疫苗之殇》

据统计,中国每年疫苗预防接种达10亿剂次。这是个惊人的数字,即使按照中国疾控中心主任王宇公布的疫苗不良反应概率是百万分之一到二,那也意味着每年要有超过1000个孩子患上各种疫苗后遗症,留下终身残疾。从公共卫生的角度来看,也许这个数字微不足道,但对于每个不幸的家庭而言,却是百分之百的苦难。

搜狐网的一篇文章则提出质疑:《个论:“疫苗受害者”未必真与疫苗相关》。此文作者认为“中国的疫苗生产行业确实存在问题,而这些患儿的不幸却是由于“偶合效应”,即在这些疾病来临之前,他们都恰巧接种了疫苗。”作者还提出了一个假设:“一旦人们对于疫苗的误解和恐惧,此类“偶合”事件因而将进一步增多,从而陷入一个恶性循环,影响中国儿童的疫苗接种率,让他们更多暴露于实实在在的危险之下那时将可能出现真正的“疫苗之殇”。

在这些孩子身上发生的症状是否与真的与疫苗有关,应该很难界定,但据2007年的案例《一支流感疫苗留严重后遗症》的最终结论来分析,鉴定结果应该至少是“注射疫苗作为发生疾病的诱因不能完全除外”。

疫苗是将病原微生物(如细菌、立克次氏体、病毒等)及其代谢产物,经过人工减毒、灭活或利用基因工程等方法制成的用于预防传染病的自动免疫制剂。

疫苗保留了病原菌刺激动物体免疫系统的特性。当动物体接触到这种不具伤害力的病原菌后,免疫系统便会产生一定的保护物质,如免疫激素、活性生理物质、特殊抗体等;当动物再次接触到这种病原菌时,动物体的免疫系统便会依循其原有的记忆,制造更多的保护物质来阻止病原菌的伤害。

疫苗的发明对于人类社会卫生事业的贡献是巨大的,香港青文书屋出版的《免疫针危害健康》所描述的观点有点偏激。举例来说,如果没有狂犬病疫苗(狂犬病毒灭活后制成的疫苗),那么人们一旦被疯狗咬伤,将无药可治。古人云:“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必须要全面的看问题。

疫苗并非是绝对安全无害的,人们日常应用的药物都有副作用,疫苗也一样,也有副作用。副作用系指应用治疗量的药物后所出现的治疗目的以外的药理作用。这些副作用在不同的人身上,所表现出来的症状也不一样,大部分人应该没有任何反应或者仅有轻度不适,只有很少的人会出现较严重的不良反应。副作用常为一过性的,随治疗作用的消失而消失。但是有时候也可引起后遗症。

如果用词典把“疫苗后遗症”这个词生硬的翻译为“Vaccine sequelae”,那么你在Google中查不到任何结果。但是如果搜索“Vaccine Side Effects”,就会查出很多有用的信息。在美国等发达国家,也有很多疫苗副作用的报道。不能因为疫苗的副作用,而去否定其优点。

但是疫苗安全问题为何引发中国公众的焦虑,背后的原因何在?南都网的《疫苗之殇》一文写出了部分原因:

1.中国是最大的疫苗消费国,但国内疫苗生产技术更新很慢,甚至没有更新,多数沿用30年前的生产技术。
2.科研机制急功近利,免疫学人才留不住。
3.一类疫苗市场基本由六大生物制品研究所和中国生物技术集团垄断,没有优胜劣汰的促进机制。
4.疫苗冷链保存与运输中存在隐患,规范执行不到位,疫苗变质风险极大。
5.对疫苗不良反应的鉴定,现行规定让疾控机构“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
6.对疫苗不良反应受害者的补偿救助机制封闭滞后,陷入“大闹大解决,小闹小解决,不闹不解决”的怪圈。

发现了问题,不要逃避和推卸责任。从源头抓起,严格监督疫苗的生产、保存、运输和使用,必须按照规范执行,不得有任何疏漏。同时建立和健全补偿救助机制,对发生不良反应的人给予救助。让中华民族的下一代可以安全放心的使用疫苗,不要再被称为“东亚病夫”。

One comment

  1. 那些官老爷用的特供,谁管疫苗优劣,唉….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